受访专家: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
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田雨汀
近日据媒体报道,郑州一位老人在食用了自家一年前腌制的萝卜条后,出现指甲、嘴唇和皮肤发紫,还伴有肚子疼、呼吸急促等症状,被紧急送医后,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。冬季是人们普遍开始腌咸菜的时节,这类常见食物为何隐藏着中毒风险?
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“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”记者,亚硝酸盐是一种化合物,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,腌腊食品,比如火腿、腊肉中允许合法合规添加,但不新鲜以及腐烂蔬菜或烹饪后存放较久的绿叶菜中,都可能存在一定量的亚硝酸盐。
朱毅表示,成人一次性摄入200毫克亚硝酸盐,就可发生急性中毒。亚硝酸盐进入人体,会和血红蛋白结合,出现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症,表现为头晕头痛、乏力、恶心呕吐、手指麻木、耳鸣、视力模糊、腹痛腹泻、呼吸困难、心悸、口唇和指甲发绀(即口唇、皮肤发紫)等,多在食用后30分钟至3小时出现。另外,亚硝酸盐还是一种潜在致癌物,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和蛋白质反应生成易致癌的亚硝胺,因此长期食用腌制食品、剩菜等会增加胃癌、食管癌的发生风险。
“一般来说,正规厂家生产的腌制食品不会出现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。”朱毅表示。自家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,高峰期为开始腌制后的1~2周左右,通常在20天后,亚硝酸盐的含量就相对较低了。专家推测,上述老人在食用自家一年前腌制的萝卜后中毒,可能是腌制时萝卜已有腐烂,或腌制后贮存不当受到污染所致。
朱毅提醒,若自行在家腌制蔬菜,一定要选用新鲜的食材,注意卫生、操作得当,将容器和食材清洗干净,可最大限度保证食品安全;另外,建议在腌制的2天内或者21天后食用,这时亚硝酸盐含量都较低;还可在腌制时加入大蒜、芹菜、新鲜辣椒、柠檬汁等配料,可以控制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形成。▲